目前分類:開示集 (2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七支供是顯宗和密宗積累資糧的共同方法。每次修法前作七支供,可以積累廣大的資糧,對往生淨土和證悟空性都有幫助。顯宗的教法裡包含了七支供,不修七支供的話,很難往生淨土;密宗的上師瑜伽,也要通過修七支供而生起智慧的信心,這樣才可能證悟空性。

《普賢行願品》講了七支供的內容。在修七支供時,首先要觀想對境,觀想上師、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等法相,然後向對境作七支供,從而積累殊勝的福報資糧。

一、頂禮支:平時見到上師、佛像都要恭敬頂禮,頂禮時必須身口意三門一致配合才圓滿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利益眾生無上殊勝的六道金剛咒功德及因緣

 ee.JPG  

[六道金剛咒」可譯為「帶成佛咒」,即佩帶身上,亦可成佛。

此咒普度眾生,有無量無邊功德。凡耳聞此咒聲,或目睹此咒字,或身手觸著此咒,均消滅三世業障,將來均得成佛。又此咒對於超度死亡眾生,功德尤大。死亡眾生雖已墮惡道,亦可出離,往生淨土。生前如多念此咒,則死後焚身,即得舍利。

此 咒因緣是阿達爾媽佛傳于毗盧遮那佛。在毗盧遮那佛時,有某修道人,心甚慈悲。彼時有一大河與某湖相連,因天旱水涸,致河水與湖水,亦因之幹斷。湖內之魚, 天天被幹死者甚多。某人乃天天將湖內之魚撈起來,一擔一擔送到河裏去。但天旱甚劇,將此一擔魚送到河去;待回到湖時,又見有許多魚都幹死了。某人歎氣說: 「得救的眾生少,不得救的眾生多,眾生真難度!」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【常念無常.精進求出離】

學佛精進的人常會念及生命的短幻,因為我們從不知道未來將如何,或何時我們會過去。禪觀死亡的種種及它何時將到來,會讓我們學習並瞭解生命的無常,進而生起出離心,並減少對塵俗的一切執著。就像我們計劃由這個地區搬到另外一個地區一樣,聰明的人心裡會先有個譜,嫻熟的在心裡計劃,事先把瑣碎的事處理好。這樣,新房子準備妥當,就只等搬入:人一旦到達,馬上就能全心安頓下來,不必再去操心剛搬離的舊房子。

同樣的,瞭解生命的短暫和無常,可以讓我們投入更多的精神去修行,這是一件比耽於物質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,因為財富一件都帶不走的大限,隨時會到!那時我們連自己的一縷頭髮都帶不走。現在朋友會很樂意幫助我們,但自己不修不行,將來即使朋友會幫忙或任何財富,都使不上一點力了。我們是佛法的修行者,這種因緣是稀有難得的,因為很多有名有錢的人,不見得就擁有像我們這樣的學佛機緣。

【三寶人天寶.佛法從恭敬來】

由於我們的生命有限,因此,應把佛法和精神導師視為非常、非常珍貴的。精神導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,是永遠無法述說清楚的。過去的諸佛菩薩,開始時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,他們經過了正確的指導,完全吸收法教之後,才證悟成佛,他們獲得了永不變異的偏知能力及永恆的喜樂。此等發心及利他的能力,唯有在與上師維持純淨的關係後才能產生。以虔誠和真心來敬待上師是最基本的,因為他引導我們,使我們對修行和體悟有了正確的認知。修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圓滿,不可能在 一兩 天內,或幾年內就有結果的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念一個咒需要多少遍才能圓滿?

 
根讓仁波切答:因人而異。

持咒的目的是通過修持,生起信心,獲得外在本尊的加持,顯發內在的本尊,最終解脫。習慣上本尊心咒至少要修一百萬遍作為基礎,但這並不表示念完一百萬遍就不再念。從前很多大成就者都是一輩子修幾億、十幾億本尊心咒才成就的。在理塘明珠佛學院附近有座山,過去有一個修行人在山洞中專修蓮師心咒,終生閉關修了十多億之後成就了,他閉關的山洞旁有泉水從山上流下來,由於他的加持使得流水的聲音都變成了:嗡阿吽,班雜爾古魯百瑪色德吽的聲音,非常神奇!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,修行重要的是要有實際效果,而不是無質量地堆砌數量。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修心的目的是為了要脫離輪回的痛苦,但此種解脫不應只為個人,而是希望在求得解脫之後,能以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來幫助他人。所以成佛基本上有兩個目的,就是利益自己,以及利益眾生。
 
  剛剛所講,個人想獲得的解脫並非真正究竟的。在佛陀的法教裏提到的解脫有兩種。第一種屬於小乘的,起于眾生體驗到輪回之苦,瞭解到萬法都是因緣所生,虛幻無常。在這種痛苦的輪回中,產生強烈的欲望,希望脫離痛苦,得到安詳平靜,得到快樂。這種就是我們所謂的阿羅漢的解脫,但它並非是真正的解脫。
 
  這種自了式的解脫,為何我們仍說它是一種解脫呢?因為它本身雖不圓滿,但也包含了某種程度的證悟。一個阿羅漢已證悟到無我的境界,這種證悟算是解脫的一部分,不過它並非究竟。這是由於在這種證悟解脫的過程中,還存在著一種很微細的執著。這種執著是什麼?就是執著在一種很平靜的體驗中。這種對於境界的執著仍需破除。所以另外一種,也就是第二種解脫,已經突破了這種障礙。此時,一個人不在重視自己的境界,而開始更積極的考慮到他人。這就是,佛在第二次轉法輪時,所教授的菩提道的方法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首先,注意把佛的語言和觀念有意識地輸入自己心中,然後這套語言、觀念要經過一個和自心融合的階段,在經過了反復思維運作之後,就由外轉內,成為自己內心的語言、觀念、願望,之後便指引行為,趣向果位。(注意,學習《普賢行願品》必定要經歷一個往內磨合、融合的進程,最後會逐漸融合在自己心上,逐漸在心裏形成自己的東西。)

具體的步驟:

1、對於《普賢行願品》背誦、讀誦、聽聞、講解,讓這些語言深深地記在心裏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完滿的普賢行願禮拜修法

   益西彭措堪布 

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師子, 
我以清淨身語意,一切遍禮盡無余。 
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, 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阿底峽尊者說:“我們以水做供養是很容易的,而且不容易染到世間八風。”做很多的水供不會讓你生起我慢吧!這樣不生起我慢而能行廣大供養,很明顯的就不染及動機的諂曲,而供品的諂曲也不會染到,因為水很容易拿到,我們不需經過邪命,以不正當的方式取得。較之於水,供花就很危險了,為什麼呢?你會覺得要花錢去買,可能還有吝嗇心,供花之後又會因為“這花是我供的”而起了我慢,那完全都染到世間八風了。所以較之於水,花的供養是比較危險的。如果你沒有任何意樂上的缺失,那廣大供養是很好的。

因為水具有八功德,既然功德有八,所以供養水有八種福報,八種福報怎麼積聚,在此就不詳講。供水的功德,比如說很清澄、很乾淨、很柔軟、不傷喉等共有八種功德。如果你以具有這八種功德的想法去供水,每一種都有相對的功德福報,比如說,水不傷喉嚨,所以以後你就不會得病;因為很柔軟所以你的心也會很柔軟、安祥、慈和等等,供養水有這些功德,福報也是相對應的。

唯識派的說法,一碗濕性的東西,餓鬼看到是膿血,人看到是水,天人看到是甘露。供水的時候,千萬不要想這只是供水,你要觀想所供養的水是真正的甘露;再來,供養的心態,要像服侍一位具有很大權力的國王,要非常恭敬地去供養。在侍候國王用膳的時候,你都戴口罩之類的,把嘴巴遮起來,所以你也要掩鼻遮嘴。並不是說弄得不好就要受罰,像畏懼國王一樣的畏懼佛,不是這樣的,而是說,象對待國王一樣的去恭敬佛。對國王可能是基於畏懼而服侍,對佛是不用畏懼,而是以一種恭敬心去承事。

如何擺供杯,杯與杯之間不能擺太遠,供杯與供杯之間如果擺太遠,以後會導致你與上師之間距離很遠;杯子與杯子碰在一起,教示不恭敬;供杯的間距以一顆豆子或一粒青稞種子為準。

至於如何供水?獻供的時候,不要說像給乞丐一樣,把水嘩啦啦的倒下去,這是不行的,要很恭敬的以容器將水倒入供杯。倒水的時候,先小量,再漸增至中大,後小(水快滿的時候,又少量慢慢地倒)。不要一下子倒下去,先慢慢地倒,中間傾倒時增多一點水量,再少少的加滿,不要讓水灑出來,很莊嚴地去做。倒水時不能倒滿,如果溢出來,會變成惡慧的緣起,所以我們不能讓它滿出來,倒一半也不對,要倒得剛好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達真堪布

大圓滿法門來自法身本初佛───普賢王如來,由佛界傳入天界,由天界傳入人間。大圓滿是究竟的智慧。輪迴涅磐等一切法都不離這個實相,解脫生死的方便途徑莫勝於此,故稱為「大」。能直接見到明空赤裸的本覺佛性,圓滿具足、無缺無失,諸法生起的剎那,超越能修所修,本來清淨解脫,故稱「圓滿」。

大圓滿法認為眾生心性的當下即是佛性,佛和眾生的區別只在於「覺」和「迷」。眾生每一刻都有機會明心見性,只是因為在迷亂之時,有身口意三業的攪擾,不認識本覺而枉受輪迴之苦。如同擦拭塵埃久遮的明鏡,不急不躁,循序漸進,按照大圓滿獨特的方法,最後定能尋回本具的佛性——恢復自己本來的面目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嘉察仁波切慈悲開示

仁波切首先非常親切的問我們是從台灣哪裡來的,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著「台北」、「基隆」、「桃園」、「台中」,又詢問我們是否一起來的之後,我就祈請仁波切給我們口傳大家聽聞已久又期待萬分的《聽即解脫咒》。

口傳之後,仁波切開示《聽即解脫咒》的利益,如是說:

「 只要聽聞此咒,即種下解脫的種子,在三惡道的眾生聽聞此咒,下一世就會往生善道。就算只聽到一個字,也是有很大的幫助,但最好是能聽到完整的咒語。 」

此時,有師姐提到常常在路上看到載著動物要去市場宰殺的卡車經過,仁波切說: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快樂地修行  梭巴仁波切-佛法生活

 

龍樹菩薩撰著的《中觀寶蔓論》,下一偈頌的意思是,要徹底地捨棄睡眠、瞌睡和懶散,永遠致力於精進。

精進是指依教奉行,修行佛法時會感到快樂。想要讓自己能精進,最容易、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反省諸法無常以及死亡。一開始,先思維能夠得到八暇十圓滿的人身是多麼地珍貴難得,能夠以此人身達成三種偉大超勝的意義,要再獲得此暇滿人身是多麼地困難,以及獲得如此暇滿人身就僅此一次。以這幾點作為基礎,記得自己隨時可能會死,禪修諸法無常及死亡非常有力量,是對初學者最有力量的禪修。還有,要將諸法無常、死亡結合惡業,以及造下惡業後的結果便是投生在三惡道。一直不斷地,反覆持續地想三惡道眾生,包括地獄道、餓鬼道,以及畜生道眾生經歷無法想像的大苦。如同龍樹菩薩解釋道,修行者應當每天憶起熱寒地獄之苦。龍樹菩薩會如此建議,因為一旦我們想到熱寒地獄,我們的心便不會有執著和起嗔心的空間,不會產生干擾、障礙自心的種種負面情緒。

任何時候欲求這輩子的快樂享受,這種念頭就讓我們延誤了,或者中斷了修行。無論何時心中生起對此世的貪著、生起懶惰懈怠、不想修行,而將時間耗在對這輩子的快樂上頭。這個時候,我們應當想到死亡隨時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死後會如何?死後得承受最可怕,最難以忍受的痛苦。我們在人道的時候,連一個小問題都沒辦法忍耐,諸如頭痛、牙痛、胃痛,甚至身體感覺稍熱或稍冷都覺得難受。這一輩子當人的時候,因為我們不能夠承受甚至一點小小的困難,因而放棄了修行。

要這麼想:「如果我現在投生到地獄,處於熱地獄或寒地獄,或者投生成了餓鬼,成了畜生,我面臨的痛苦會非常劇烈可怕。餓鬼受到口渴的痛苦程度,遠遠超過人道口渴的千萬倍,更別說投生在大熱地獄和大寒地獄,如果我投生在近邊地獄,或者甚至是一般地獄,我會受到的痛苦是無法想像地劇烈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要務,發心為首

  在開始實修任何大乘教法時,最重要的是觀察一己的發心與動機是否為菩提心。菩提心的對象是如父母般的眾生。為什麼說眾生就像父母一般呢?這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在輪迴中漂流無量劫,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,在受胎的四種方式。卵生、胎生、濕生與化生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親外,其他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親賜與我們生命的。而這些眾生在作我們父母親的時候,除了賜與我們珍貴的人身寶外,同時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,提供我們最好的衣食、護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,對我們實有難以言喻的恩德。累劫父母們心裏想要的是安樂。哪怕是一點點的食物,也希望是好的食物;所不想要的是痛苦--即便如星星之火觸身的痛苦也不想經歷。但是安樂之因是善行,沒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樂之果;痛苦之因是惡行,不棄捨惡行之因便不可能有遠離痛苦之果。累劫父母們雖希冀安樂卻沒有種下善行之因,畏懼痛苦沒有捨棄惡行之業。這種對離苦得樂之道一無所悉的昏昧情形,就好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,獨自無依地走失在廣大的荒漠中一般,茫然地無所適從,不知所措。

 

  由於過去無數生以來所累積福德善因的緣故,我們現在得到暇滿的人身寶。我們要留意的是,一般的身體不能夠稱為人身寶。唯有正確地依佛法來做實修的人身才可稱之為人身寶,否則,只能稱之為普遍人的身體。此殊勝的暇滿人身寶,就好像黎明時的星星一般地稀少。因為唯有仰仗暇滿人身寶我們才有機會證得佛果,其他的身體不論是天、龍、乾達婆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都不能夠證得佛果。因此之故,現在我們得到殊勝人身寶的時候,一定要痛下決心,正確地實修正法。

  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,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而漠視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,因此我們應當趨入殊勝的大乘菩提道。所謂的大乘,並不是因為自己身體非常高大,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寬廣,才被稱為大乘。大乘之所以被稱為大乘是因為行者在因地修行時心量非常地廣大,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時,威德與成就也自然地極為殊勝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勝義菩提心是不可能捨棄的,所以這裏所指的菩提心,是世俗菩提心。具體地說,也就是願行菩提心中的願菩提心。因為,雖然捨棄了行菩提心,比如佈施、持戒、忍辱等,但如果心中仍有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想法,就不會犯此根本戒。但是,如果捨棄了為度化眾生成佛的念頭,就像一張紙被燒毀後,上面的字跡都蕩然無存一樣。所有的一切修持、一切努力,都隨著這個念頭的失去而煙消雲散、土崩瓦解。如果因為懶惰或者遭受欺侮,比如自己本來一心一意地利益他人,卻遭到他人的惡意中傷,就有可能萬念俱灰地認為:度化眾生太難了,我還是潔身自好,明哲保身,自己修行自己成就吧。如果有了這種念頭,就違犯此根本戒。

  在大乘中並不忌諱盜、淫、妄等行為,在經書中有很多與此有關的公案,如果純粹是為了他人,不含有絲毫的自私自利心,就可以在這些方面有一些開許。《普賢上師言教》中也多次提到過類似的例子。行為上的犯戒並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自私心,如果心裏藏著自私心,一心只為自己打算,那麼大乘佛法的根源就已經從根本上斷絕了。捨棄願菩提心來自於自私心,自私心越嚴重,就越可能放棄願菩提心。

  我執並不是最可怕的,在有了凡夫的我執以後,如果能發誓:我就是要去度化眾生,我就是要去利益眾生,無論我具有多大的能力,我現在就要去做,這就是很好的,所以我執並不可怕。如果藏在精進修五加行、努力放生背後的目的,不是為了眾生得到安樂,只是為了一己私利,為了今生來世的善報。這種發心,在大乘佛教中就像毒品一樣可怕。無論這種念頭出現於何處,與其相關的一切聞思修行都會被染汙殆盡。本來生起願菩提心就不是易如反掌的事,需要付出很大的艱辛,如果好不容易生起願菩提心,卻因此而化為烏有,是讓人痛心疾首的遺憾之事。

  違犯這條戒的同時,也違犯了菩薩戒。如果因為一念之差,而同時違犯兩種戒是愚不可及的。我們要知道,如果捨棄了願菩提心,就如同磁片被格式化後,所有的資訊都不復存在一樣。自己通過多年的聞思修行所建立的一切功德,都會隨之而徹底坍塌、盡付東流。所以,一旦有捨棄菩提心的苗頭產生,就一定要毫不留情地將其掐斷,萬萬不可鑄成大錯。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轉經輪是十方一切諸佛、菩薩事業的化現。諸佛菩薩為了利益眾生,而化現於轉經輪中,藉此淨除我們的一切惡業、障礙,並使我們能夠實證菩提道次第。

在西藏,通常只要有大乘佛法弘傳的地方,就流傳著轉經輪法門。

這個法門是由龍樹菩薩傳給獅面空行母,再由獅面空行母傳給蓮花生大士,而由蓮花生大士將它傳入西藏。

‧轉經輪的利益

梭巴仁波切曾經開示:轉動它一次,就等同於持誦了轉經輪內那麼多的咒。僅在幾秒鐘之內,就修持了如此有力的淨業法門,累積了如此殊勝的功德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身心分離時,為何要超薦?

一個人往生之後,尤其在中陰身階段,會很自然的感受到無依無靠,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祝福到他,帶領他!這就是超薦的一念慈悲心。

確戒仁波切開示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皈依的必要性、道理與學處

上師: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

『皈依』是進入佛法的大門,皈依也是我們獲得解脫的種子

皈依對「聲聞乘」的行者來說:如果有了皈依的話,在這世間的盡頭必定能夠獲得解脫。對於一位「菩薩乘」的行者來說:如果有了皈依,才能夠登入到初地。而對於一位「密乘」的行者來說:只有具足了皈依所獲得灌頂,才能夠說是真正具德具藏的灌頂,最好的情況是今生就能夠當生成佛,再不然的話也能夠在七世或十六世當中能成就佛道。所以除非你是完全的捨棄了佛法,或是昇起了極大的邪見、捨棄了一切法。除此之外,你一旦皈依是必定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。

『皈依』也是一切戒律的基礎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主法上師/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
時間/
200912上午9:00~11:30

地點/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

今天法王一開始就宣布要授「菩薩戒」,並給新年禮物(昨日只有宣布),剎時台下歡聲雷動。但法王有點不好意思的說,「我昨天說了哦,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給一樣東西」,所以今天的禮物沒有白度母畫像(尚未印製完成),「白度母很忙,所以今天還沒來」。

「雖然我沒有給你們畫像,」法王環顧了大眾之後說:「但是,我已經在你們心上畫了一尊白度母,我布施的白度母,會一直跟著你們!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