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學類 (4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梭巴仁波切對於金剛薩埵與禮拜三十五佛的開示

問:修金剛薩埵和拜三十五佛,有什麼不同?是不是應該在早上修一種,下午修另一種?

仁波切開示:我想這麼做非常好。一種方式是採用已經解釋過的幾個修法,諸如:做廣大的供養…等等,加上觀想。另外是,做整套的修法。例如:供養等整套的前行、正行和結行。

要懂得用最善巧的方法,修供養、禮拜等,累積最廣大的功德,而且淨障。做上師薈供,結合前行的祈願文,是菩提道次第的禪修者一般採用的修法,其中解說整個成佛之道,這就是禪修菩提道次第的方法。

光是唸法本,不能累積多少功德和淨障。必需修上師相應,才能淨障,使內心產生變化,才能得到加持,轉化內心,在內心創造證悟的空間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線上供佛 http://www.buddhist.idv.tw/F01.htm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持金剛薩埵的意義

節錄自: 金剛薩埵修法——清淨罪障之殊勝道(慈誠羅珠堪布 )
一、金剛薩埵修法的基礎

外加行修法的主要內容,就是人生難得,壽命無常等修法。修持這些修法的結果,就是出離心。我們曾再三提到過,對於一個修解脫的人來說,首當其衝的就是出離心。

佛教中包含了人天道與解脫道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Oct 20 Mon 2008 18:33

《華嚴經》云: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」「心」是真心,「識」是妄心,真心與妄心是一個心。完全覺悟,沒有迷叫真心;帶有迷惑,就叫妄心。什麼是迷惑?妄想分別執著。有妄想分別執著,就是妄心;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真心就現前。決不是說妄心外面還有個真心,真心與妄心是一個心,真妄不二。真心是能現,能現宇宙虛空,即十法界依正莊嚴,一真法界也是真心所現。《華嚴經》講的華藏世界,西方淨土講的極樂世界,都是真心所現,所以沒有變化。那裡的人各個無量壽,永遠不衰、不老、不病。由此可知,我們會老、會病、會死,這是妄心造成的,妄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。假如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斷盡,我們與諸佛如來一樣,也是不生不滅,不老、不衰、不病。因此,佛與眾生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。

如果我們把執著放下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,就超越六道,這個人稱為阿羅漢。阿羅漢、菩薩、佛,是佛陀教學的學位名稱。拿到阿羅漢這個學位,永遠不會再退轉到六道去受苦,這是第一個學位。若進一步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、不分別,就稱作菩薩。由此可知,阿羅漢雖然不執著,尚有分別。菩薩不執著也不分別,比阿羅漢高,但是還沒有超越十法界的範圍。必須把妄想(無明煩惱)斷幾分,《華嚴經》講的四十一品,只要斷一品就超越十法界,入一真法界。剩下的那些微細妄想,大乘經講要三個阿僧祇劫,才能斷乾淨,這才拿到最高學位:「佛」。

「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,這是通俗的講法,佛學名詞是「無明煩惱」、「塵沙煩惱」、「見思煩惱」;見思煩惱就是執著,塵沙煩惱就是分別,無明煩惱就是妄想。我們被妄想分別執著蒙蔽,連作人都不自在,天天生煩惱,到哪裡都分別身分、執著身分,要有我的地位、我的名譽,有這些東西就有生死,就有因緣果報。你有善念,在三善道受報;有惡念,三惡道受報;這個念頭沒有了,六道的因沒有了,六道的果當然就沒有了。

羅漢、菩薩、佛到六道是「乘願再來」,幫助眾生解脫的。雖然在六道裡現身,也很自在,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身。如果他有一個身相,就不能現第二個身相。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,這個相是我,就不能現第二個身相。他們沒有執著,所以能隨類變化。變化也不是自己心裡想:「我想變什麼」,這又變成凡夫,又有分別執著。他的變化不是自己想,是隨著眾生心想而變,自己決定沒有想;想是執著。

中國古人造的字很有味道,「思」是心上畫許多格子,格子就是分別;「想」是心上有相,想是執著。「心」是什麼?將「田」、「相」都拿掉,剩下的才是「心」。所以,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,是提醒人們覺悟的符號。有思有想,決定是六道凡夫;阿羅漢有思沒有想;菩薩是沒思沒想。因此,經上說,佛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話;佛要是說法,他就有思想。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,佛沒有思想,你用思想去研究,變成你的胡思亂想。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是離開思想,就能體會到佛的意思,這是真實智慧,圓滿的智慧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求受菩薩戒的資格,未受菩薩戒之前,先受三皈五戒,還要有菩薩種性,捨己為人,發菩提心,普利有情,所謂:「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」的使命。眾生有五種種性:(一)聲聞種性。(二)緣覺種性。(三)菩薩種性。(四)不定種性。(五)無種性。首、二聲聞與緣覺二種種性,是觀三界如牢獄,視生死是冤家,獨善其身,只顧自己,不利他人。三、菩薩種性,不住生死,不居涅槃,誓願普度一切眾生。四、不定種性,可能轉為菩薩種性,或轉為聲聞緣覺種性。五是無種性,既無菩薩種性,亦無聲聞緣覺種性,乃人天乘。

  菩薩,具云菩提薩埵,此翻覺有情,覺有三義,一曰自利,菩薩能覺悟自己,揀非凡夫不能自覺。二曰利他,菩薩能覺悟有情,揀非二乘,不能覺悟他人。三曰兩利,菩薩能上求佛道,不化眾化,揀非悲智偏用,墮落二邊。古德說:「若見色即是空,即成大智,若見空即是色,即成大悲,智慧增上,自利行多,大悲增上,利生念盛」。又說:「有慈悲無敵人,有智慧無煩惱」。

  菩薩覺悟有以下八法。

  第一覺悟,多欲為苦,生死煩惱,從貪欲生。所謂:因愛生憂,因愛生怖,若離於愛,何憂何怖。
  第二覺悟,知足常樂,安貧守道。所謂: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,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猶不稱意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苾芻(比丘)、苾芻尼(比丘尼),若鄔波索迦(優婆塞)、鄔波斯迦(優婆夷),若見有人將欲命終,身心苦痛,應起慈心,拔濟饒益,教使香湯澡浴清淨,著新淨衣,安詳而坐,正念思惟。若病之人,自無力者,餘人扶坐;又不能坐,但令病者,右脅著地,合掌至心,面向西方,當病者前,取一淨處,唯用牛糞香泥塗地,隨心大小,方角為壇,以華布地,燒眾名香,四角燃燈,於其壇內,懸一綵像,令彼病人,心心相續,觀其相好,了了分明,使發菩提心,復為廣說三界難居,三塗苦難,非所生處,唯佛菩提是真歸仗。 

 

 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金剛薩埵與禮三十五佛懺罪法

 

在睡覺之前,持金剛薩埵長咒21遍或短咒28遍,足以阻止惡業增長。否則即使只是殺死一隻最小的昆蟲,不是殺人,惡業仍然每天增長,十五天之後,就相當於造下殺人的重罪。帕繃喀仁波切說,十八天之後會增長十三萬一千零七十二倍之多。也就是說,一個微小的業天天都倍增,十八天之後增長到那麼多,所以隨著日子過去,星期、日、年,會增廣到像山、或這個地球那麼大。死的時候,心流會變得沈重不堪,負荷著堆積如山、像地球那麼大的惡業,跟著自己投生到惡趣,延續的時間,長得無法置信。無論如何,睡覺之前持21遍百字明或28遍短咒,就足以遏止惡業增長,這是修金剛薩埵及持咒的殊勝利益。

 

這個法門源自印度那些大學者、大行者,乃至推溯到佛陀。任何一個本尊的儀軌中,在進入正行之前,都先修金剛薩埵,作為前行。凡是密續的法本,正行之前一定先修金剛薩埵。總之,金剛薩埵法門有其殊勝的利益,是其他法門,譬如三十五佛禮懺法中沒有提及的。 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《阿含經故事選》mp3有聲書 

 http://www.wisdomvoice.org/agama/asdl.htm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 地藏菩薩十齋日 功德表

1

善惡童子下界

念南無定光如來(1000)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十齋日簡易修持法門

十齋日(農歷)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懺悔罪業的意義與修金剛薩垛

(一)懺悔罪業的意義與重要性

末法時代眾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不信因果,不怕造惡業。對許多佛教徒來說,表面上假裝誦經修法,背地裏實際卻是作卑下惡劣的顛倒行徑,依佛法教導行十善業並且完全不造惡業的人,非常稀少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  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
 水陸法會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,最殊勝的法會.全名是[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],其意義逐句解釋如下: 1. [法界]是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,理常一故,通稱法界. 2. [聖凡]是指十法界中的四聖,即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;六凡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 地獄、餓鬼、畜生. 3. [水陸]是指水陸空三界眾生居住受報之處.空中飛行之眾生須依陸地而休息,故 包括於陸地而稱水陸. 4. [普度]是指悉皆度化六道眾生,使之解脫飢餓之痛苦. 5. [大齋]是指不限制的給予眾生飲食. 6. [勝會]是法施之意.除佈施眾生飲食外,又有誦經持咒之法施,令受苦眾生心開意 解,得法水之滋潤,故名勝會.又[會]者聚集之意,教渡者與被教渡者集會於一堂, 飲食與佛法都在一起,故名為會.即是說,藉者啟建水陸法會普度大齋之功德,超 度六道中受苦眾生,使之離苦得樂,趣入佛道.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  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
 皈依三寶    
  
    前言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的七種布施


有一人向釋佛訴苦:「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,這是為什麼?」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超度的理論與事實    <淨空法師講述> 

       農曆的七月,大家都認為這個月份是鬼月,陰間地府裡面許許多多的鬼怪,都出現在人間。正好比是陰間鬼道裡面,大概是度假的時候,都出來度假。於是這個月份裡面,禁忌特別多。而超度的佛事,也非常的繁忙。就有同修來問我:「超度到底有沒有效?是不是超度一定需要出家人來做?」這是一個社會問題,也是佛法裡面,必須要清楚解答的一個問題,才不至於導致大眾的迷信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ug 03 Sun 2008 11:46
  • 雲童

雲童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A2NDY5MTY=.html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