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支供是顯宗和密宗積累資糧的共同方法。每次修法前作七支供,可以積累廣大的資糧,對往生淨土和證悟空性都有幫助。顯宗的教法裡包含了七支供,不修七支供的話,很難往生淨土;密宗的上師瑜伽,也要通過修七支供而生起智慧的信心,這樣才可能證悟空性。

《普賢行願品》講了七支供的內容。在修七支供時,首先要觀想對境,觀想上師、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等法相,然後向對境作七支供,從而積累殊勝的福報資糧。

一、頂禮支:平時見到上師、佛像都要恭敬頂禮,頂禮時必須身口意三門一致配合才圓滿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利益眾生無上殊勝的六道金剛咒功德及因緣

 ee.JPG  

[六道金剛咒」可譯為「帶成佛咒」,即佩帶身上,亦可成佛。

此咒普度眾生,有無量無邊功德。凡耳聞此咒聲,或目睹此咒字,或身手觸著此咒,均消滅三世業障,將來均得成佛。又此咒對於超度死亡眾生,功德尤大。死亡眾生雖已墮惡道,亦可出離,往生淨土。生前如多念此咒,則死後焚身,即得舍利。

此 咒因緣是阿達爾媽佛傳于毗盧遮那佛。在毗盧遮那佛時,有某修道人,心甚慈悲。彼時有一大河與某湖相連,因天旱水涸,致河水與湖水,亦因之幹斷。湖內之魚, 天天被幹死者甚多。某人乃天天將湖內之魚撈起來,一擔一擔送到河裏去。但天旱甚劇,將此一擔魚送到河去;待回到湖時,又見有許多魚都幹死了。某人歎氣說: 「得救的眾生少,不得救的眾生多,眾生真難度!」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【常念無常.精進求出離】

學佛精進的人常會念及生命的短幻,因為我們從不知道未來將如何,或何時我們會過去。禪觀死亡的種種及它何時將到來,會讓我們學習並瞭解生命的無常,進而生起出離心,並減少對塵俗的一切執著。就像我們計劃由這個地區搬到另外一個地區一樣,聰明的人心裡會先有個譜,嫻熟的在心裡計劃,事先把瑣碎的事處理好。這樣,新房子準備妥當,就只等搬入:人一旦到達,馬上就能全心安頓下來,不必再去操心剛搬離的舊房子。

同樣的,瞭解生命的短暫和無常,可以讓我們投入更多的精神去修行,這是一件比耽於物質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,因為財富一件都帶不走的大限,隨時會到!那時我們連自己的一縷頭髮都帶不走。現在朋友會很樂意幫助我們,但自己不修不行,將來即使朋友會幫忙或任何財富,都使不上一點力了。我們是佛法的修行者,這種因緣是稀有難得的,因為很多有名有錢的人,不見得就擁有像我們這樣的學佛機緣。

【三寶人天寶.佛法從恭敬來】

由於我們的生命有限,因此,應把佛法和精神導師視為非常、非常珍貴的。精神導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,是永遠無法述說清楚的。過去的諸佛菩薩,開始時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,他們經過了正確的指導,完全吸收法教之後,才證悟成佛,他們獲得了永不變異的偏知能力及永恆的喜樂。此等發心及利他的能力,唯有在與上師維持純淨的關係後才能產生。以虔誠和真心來敬待上師是最基本的,因為他引導我們,使我們對修行和體悟有了正確的認知。修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圓滿,不可能在 一兩 天內,或幾年內就有結果的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唸誦六億觀音心咒一百萬《普賢行願品》的喇嘛往生記

  法王(如意宝晋美彭措1933-2004年)涅槃紀念法會(20101220— 1226)結束後的那天上午,學院天空出現了奇異景象,有人看見天上有兩個太陽,有人看見天上有三個太陽,憑著多年在(喇榮五明佛)學院的經驗,他們知道又一位成就者融入了法界!

  此時,喇嘛區的一座小屋裏,85歲的老喇嘛丹珠盤腿而坐,已然安祥逝去。  

  丹珠喇嘛曾經一直發願,希望在法王圓寂那天追隨上師而去。這次紀念法會前,他就對托聶堪布說:“我可能快要走了,會不會在法王圓寂那天走呢?”法會的最後一天,托聶堪布本來要下去爐霍辦事,丹珠喇嘛對他說:“今天你哪兒也別去,明早之前我肯定會走!”果然,凌晨4點左右,無病無痛的老喇嘛丹珠在托聶堪布等幾位喇嘛的守護下安然示寂。

  藏區的冬天,滴水成冰,物硬如鐵,按規定放置了七天的老喇嘛遺體,卻依然柔軟如初。在這鮮少出現彩虹的季節,他所居住的小屋上空出現了兩次彩虹,大圓滿成就標誌的瑞相令人驚歎不已。

  許多年前,丹珠喇嘛來到佛學院,因為沒有親戚朋友照顧,除了托聶堪布幫他提提水外,日常生活都是自理,極其簡單,大部分時間用於閉關修習。據悉,他已念誦了六億觀音心咒,一百萬《普賢行願品》,十萬遍以上的《三十五佛懺悔文》,並每天堅持念誦七遍大圓滿的甚深續部等等,數量之多讓人咋舌,精進程度令人汗顏。圓寂後,當人們依照他之前的囑託變賣小屋辦理後事時,卻發現屋內所有物品加起來不足1000元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藏密迦旺強巴彌勒佛學會‧台中竹巴噶舉佛學中心

http://www.gc-dpkg.org.tw/index.htm

護生行 http://www.gc-dpkg.org.tw/new_page_56.htm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念一個咒需要多少遍才能圓滿?

 
根讓仁波切答:因人而異。

持咒的目的是通過修持,生起信心,獲得外在本尊的加持,顯發內在的本尊,最終解脫。習慣上本尊心咒至少要修一百萬遍作為基礎,但這並不表示念完一百萬遍就不再念。從前很多大成就者都是一輩子修幾億、十幾億本尊心咒才成就的。在理塘明珠佛學院附近有座山,過去有一個修行人在山洞中專修蓮師心咒,終生閉關修了十多億之後成就了,他閉關的山洞旁有泉水從山上流下來,由於他的加持使得流水的聲音都變成了:嗡阿吽,班雜爾古魯百瑪色德吽的聲音,非常神奇!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,修行重要的是要有實際效果,而不是無質量地堆砌數量。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經絡認識身體

血氣
血氣的補充可以分『血』和『氣』兩方面說明。『血』的補充即依照書中的方法,時日長些自然能增加血液總量。『氣』就比較玄,摸不著也看不到,是一種無形的能量。『血』是身體各種能量的載體,『氣』即載於其上。因此,如果血液總量愈多,能承載的『氣』也就愈多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修心的目的是為了要脫離輪回的痛苦,但此種解脫不應只為個人,而是希望在求得解脫之後,能以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來幫助他人。所以成佛基本上有兩個目的,就是利益自己,以及利益眾生。
 
  剛剛所講,個人想獲得的解脫並非真正究竟的。在佛陀的法教裏提到的解脫有兩種。第一種屬於小乘的,起于眾生體驗到輪回之苦,瞭解到萬法都是因緣所生,虛幻無常。在這種痛苦的輪回中,產生強烈的欲望,希望脫離痛苦,得到安詳平靜,得到快樂。這種就是我們所謂的阿羅漢的解脫,但它並非是真正的解脫。
 
  這種自了式的解脫,為何我們仍說它是一種解脫呢?因為它本身雖不圓滿,但也包含了某種程度的證悟。一個阿羅漢已證悟到無我的境界,這種證悟算是解脫的一部分,不過它並非究竟。這是由於在這種證悟解脫的過程中,還存在著一種很微細的執著。這種執著是什麼?就是執著在一種很平靜的體驗中。這種對於境界的執著仍需破除。所以另外一種,也就是第二種解脫,已經突破了這種障礙。此時,一個人不在重視自己的境界,而開始更積極的考慮到他人。這就是,佛在第二次轉法輪時,所教授的菩提道的方法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首先,注意把佛的語言和觀念有意識地輸入自己心中,然後這套語言、觀念要經過一個和自心融合的階段,在經過了反復思維運作之後,就由外轉內,成為自己內心的語言、觀念、願望,之後便指引行為,趣向果位。(注意,學習《普賢行願品》必定要經歷一個往內磨合、融合的進程,最後會逐漸融合在自己心上,逐漸在心裏形成自己的東西。)

具體的步驟:

1、對於《普賢行願品》背誦、讀誦、聽聞、講解,讓這些語言深深地記在心裏。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藏傳佛教十分重視形象思維,眾多的藏傳佛教寺廟都以唐卡畫、壁畫、酥油花、剪堆(又稱堆繡)來解釋佛理,而《生死流轉圖》往往是被畫在各寺廟的大經堂的外壁上,是不可或缺的圖畫之一。《生死流轉圖》的結構嚴謹,寓意深刻,畫面中心部分是一個圓輪,它由一隻大烏龜所抓執。

生死流轉,又稱六道輪迴,是佛教因緣生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。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是深信六道輪迴和因果相續,因緣生法,從而產生怖畏心和出離心。

這是促進學佛的善士修行的最基本的動力,不了解六道輪迴,就無從了解十二因緣;不了解十二因緣,就無法解開生死輪迴的環子而得到解脫。有個別信士學佛多年還在原地打轉,追求神通和旁門左道,對於修行不能精進,不能吃苦,究其原因即在於此。佛教認為,人及眾生並非僅有一次生死,而是有前世、後世乃至生生世世,絕大多數皆在生死中流轉,依眾生所具善惡之業的多少,而輪迴于六道。這六道是(1)天道;(2)人道;(3)阿修羅道;(4)畜生道;(5)餓鬼道;(6)地獄道。此六道中,前三道為善道,後三道為惡道,又稱三惡道三涂。初學佛的人無論大乘小乘,皆從畏懼流轉三惡道受無窮苦而初發出離心,之後,學修大乘之人才有可能發菩提心,入菩薩行。沒有出離心作基礎,發菩提心就是空中樓閣,毫無意義。比如人類,生來不會飛,如果沒有對升空的嚮往,沒有對鳥兒自由飛翔的羨慕與模倣,就永遠不可能發明創造飛機,修行亦然。一個人自己樂於享受人間的五欲,不能自拔,也不想自拔,對於三惡道。三善道,將信將疑,怎麼會自度度他,救度眾生脫離苦海呢?

所以,儘管有個別人,對小乘存有成見,但對修行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則不能提出異議。那麼,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眾生在生死中流轉,又怎樣能獲得覺悟和出離呢?我們此處不做純理論上的論述,而是結合一幅藏傳佛教的《生死流轉圖》(又稱《六道輪迴圖》)來詮釋此理。

十二因緣流轉門.JPG 

小市民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